欢迎来到硅业在线赢硅网!
立即发布信息
供求
  • 供求
  • 资讯
晶科能源(JKS.N):从容转型单晶,竞争优势强化
CITICS电新 | 来源:CITICS电新 浏览次数:1381 发布时间:2020年1月15日
摘要:

晶科能源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制造商,成功完成单晶转型,有望受益光伏需求放量迎来量利齐升。预计公司2019-2021年每ADS收益为2.54/3.32/3.07美元,对应PE为8.9/6.8/7.4倍,给予目标价26.60美元(对应2020年8倍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核心观点

  晶科能源是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制造商,成功完成单晶转型,有望受益光伏需求放量迎来量利齐升。预计公司2019-2021年每ADS收益为2.54/3.32/3.07美元,对应PE为8.9/6.8/7.4倍,给予目标价26.60美元(对应2020年8倍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制造商。公司是少数全球均衡布局能力极强的光伏企业之一,2011年来组件累计出货量达52GW,2018年组件市场份额约12.8%,海外销售占比达74%,连续三年位列全球出货量第一。公司持续完善产能结构,3Q2019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增至14.5/9.2/15GW,向高效单晶技术转型。

  ▍光伏成本持续下降,装机需求稳步放量。2010年以来光伏成本下降80%以上,经济性持续快速提升,有望于2025年成为成本最低的新增发电技术。2020年国内光伏市场受1)约10GW首批竞价项目结转至1H2020,2)新增竞价项目加速出台和3)平价项目建设大规模启动将迎装机复苏,预计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约45GW(同比+60%左右);海外市场有望随光伏成本竞争力提升保持稳步增长,预计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145GW(同比+26%左右)。

  ▍产品性能卓越,全球销售领跑。公司6次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连续13季度获可融资性评级AA级,460W功率的Tiger组件有望引领光伏4.0时代。公司深度拓展100余个国家3000多位客户,2019年前11月组件出口量8.1GW(同比+39%),品牌溢价、现金回款和抗市场波动能力持续提升。公司2020年目标出货量18-20GW,已锁定40%-50%订单,销售规模及份额有望稳步增长。

  ▍优化产能结构,成功完成单晶转型。2017年起公司加速转向高效单晶技术,规划2019年底单晶硅片/PERC电池片/单晶组件产能达11.5/10.6/16GW,2020年将达18/10.6/22GW,成为鲜有完成单晶转型的光伏企业之一。公司产能成本及结构持续优化,实现单晶硅片完全自给,我们预计2019年一体化单晶PERC组件生产成本已降至0.2美元/W以下,毛利率由2017年的11.3%回稳至18%以上。

  ▍风险因素:光伏需求不及预期;成本下降不及预期;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为7.9/10.4/9.6亿元,每ADS收益为17.9/23.5/21.7元(约合2.54/3.32/3.07美元),对应PE为8.9/6.8/7.4倍;给予公司目标价26.60美元(对应2020年8倍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估值及投资评级

  晶科能源作为全球光伏一体化组件龙头,销售渠道、品牌影响力及可融资能力行业领先,并完成高效单晶技术转型,产品品质及成本竞争力进一步强化,盈利能力迎来显著修复。预计公司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7.9/10.4/9.6亿元,每ADS收益为17.9/23.5/21.7元(约合2.54/3.32/3.07美元),对应PE为8.9/6.8/7.4倍。

  我们选取美股阿特斯太阳能、大全新能源和A股隆基股份、东方日升4家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其2019-2021年平均PE为19.2/10.8/9.5倍。考虑到美股光伏企业由于市场风格和流动性影响,较A股长期有一定估值折价,并考虑公司历史平均估值水平,综合给予公司目标价26.60美元(对应2020年8倍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全球光伏组件龙头,技术转型盈利回升

  全球最大的垂直一体化光伏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成立于2007年,于2010年登陆纽交所成功上市,业务主要涵盖硅片、电池片及组件。公司自2011年以来组件累计出货量达52GW,2018年组件出货量达11.4GW,全球市场价值份额约12.8%,连续三年保持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名,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评为2018年度全球最具可融资能力组件品牌,并荣获工信部发布的光伏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行业少数全球均衡布局能力极强的光伏企业。公司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智利、南非、印度、墨西哥、巴西、阿联酋、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比利时等地区的地面电站、商业以及民用客户提供太阳能产品、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拥有7个全球化生产基地(江西上饶、浙江海宁、浙江台州、新疆伊犁、四川乐山、马来西亚、美国)、35个销售网络及15个海外子公司(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土耳其、德国、意大利、瑞士、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智利、澳大利亚及阿联酋),并在9个国家建设21个物流仓储中心。

  产能持续扩张,配套能力强化。截至3Q2019,公司硅片产能达14.5GW,电池片产能达9.2GW,组件产能达15GW。按照公司规划,2020年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将进一步扩至20/10.6/22GW,内部供应配套能力持续强化,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业务以外销为主,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公司最终产品基本以组件形式进行销售,电池组件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主业,自2016年分拆控股子公司晶科电力光伏电站运营业务后,电池组件业务营收占比保持在95%以上。公司持续加大海外组件市场拓展,海外收入占比由2013年的51.1%回升至2018年的73.6%,实现全球各大市场均衡布局。

  优化产业布局,销售规模加速回升。2013-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随全球光伏市场复苏和产能释放保持稳步增长,对应CAGR约39.1%;2018年由于“531”政策导致组件均价同比下降约20%,且出货量增速有所放缓,当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4%。1-3Q19,在国内市场冷清的情况下,公司快速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从多晶产品向高效单晶产品转型,并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销售规模,实现营业收入202.2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3Q19实现营业收入74.8亿元,同比增长11.8%,环比增长8.2%。公司预计4Q19将实现营业收入11.7-12.3亿美元,对应2019年全年营收有望达40.6-41.2亿美元。

  销量增长叠加关税退款,利润迎来大幅提升。公司2013-2016年业绩保持快速增长,其中2016年11月因分拆光伏电站运营业务,当年增厚已终止经营净利润约10亿元;但由于组件均价下滑超20%,且原材料多晶硅供应短缺导致涨价,2017年盈利能力下滑明显;2018年得益于组件成本下降及美国反补贴税退款2.1亿元,公司业绩迎来触底回升。1-3Q19,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81.4%;其中3Q19实现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92.3%,环比增长189.9%。3Q19利润大幅增长,一方面受益于组件出货量增加,且高效单晶产品占比提升,组件均价和盈利能力上行;另一方面由于反倾销税裁定退款2.1亿元,计入当期收益。

  受益单晶技术转型,盈利能力持续修复。由于3Q16起组件价格持续下降以及原材料价格走高,2017年公司毛利率探底至11.3%,净利率跌至0.5%;2018年受益组件成本下降和反补贴退税,公司毛利率回升至14.0%;2019年来,公司加速推进产能结构优化和高效单晶技术转型,推动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修复,1-3Q19公司毛利率增至18.3%,预计全年毛利率有望升至18.4%-19.0%。

  实控人合计直接持股近三成。截至2018年底,公司董事长李仙德持有公司股权比例为15.8%,其与CEO陈康平(妹夫)、副总裁李仙华(兄弟)三位高管合计直接持有公司29.3%的股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光伏竞争力持续提升,需求稳步放量

  光伏成本持续下降,性价比大幅提升

  光伏成本持续快速下降。光伏发电成本持续快速下降,2010-2018年主要市场平均降幅基本在70%-80%之间;中国光伏组件价格自2010年来已从约20元/W降至2元/W以内,系统成本从约50元/W降至4元/W左右,对应降幅约90%,且仍将处于下降通道。据CPIA预测,2020年光伏地面电站平均LCOE有望降至0.4元/度,分布式光伏系统平均LCOE有望降至0.35元/度。我们认为,随着新技术工艺的不断推广应用和非技术成本的持续压缩,光伏成本下降有望超预期。

  光伏发电成本已初具平价竞争力。截至2018年底,光伏发电平均LCOE已降至44-84美元/MWh,与传统火电相比已初具平价可行性。未来传统火电成本或将总体保持稳定,而光伏发电成本每年有望维持10%左右的降幅,有望于2025年成为度电成本最低的新增发电技术,引领电力能源革命。

  国内光伏增长回稳,加速开启平价时代

  国内光伏装机受政策出台延后影响有所下滑。2019年1-11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8.96GW,同比下降约50%;其中集中式电站装机8.45GW,同比下降约56%,分布式光伏装机10.51GW,同比下降约44%。2019年光伏新增装机整体低于预期,主要是因为5月底光伏建设政策和7月竞价项目出台之前,行业政策不明朗,项目指标未明确,光伏开发商基本处于观望状态,新增装机多源于上年结转项目,几乎无新的地面电站开工。由于政策落定后项目材料审核批复等前期准备工作尚需时日,同时项目从招投标、到中标确定组件采购合同、再到发货也需要一段时间,因此8-11月国内光伏装机未见明显的增长。

  2020年光伏政策有望提前出台,2020Q1或将淡季不淡。尽管2019年国内光伏装机增长受政策“迟到”影响有所低于预期,但2019年光伏竞价政策的制定为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达到了多方共识,我们预计新的光伏装机政策出台时间将大幅早于2019年,2020年国内光伏市场装机增长的连贯性将更强,当期需求有望实现稳中有进。同时,叠加2019年结转竞价项目大部分将于2020H1集中并网,预计2020Q1将出现淡季不淡的情况,行业装机和企业出货规模或将超预期。

  预计2019/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规模分别约28/45GW,行业增长稳中有进。2020年将是大部分新增光伏项目享有电价补贴的最后一年,国内光伏行业增长动能将完成由补贴政策拉动向内生竞争力持续推动切换,实现从周期投资属性向内生成长属性的过渡,行业装机有望迎来稳步增长,预计2019/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规模有望分别达28/45GW左右。

  海外市场需求释放,引领全球光伏增长

  海外光伏需求崛起,新兴市场持续涌现。受益于“531”政策后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海外光伏项目平均建设成本下降20%以上,性价比大幅提升,且随着欧洲等地光伏贸易壁垒逐步破除,2H18起具备平价上网竞争力的海外市场装机需求迎来加速释放,越南、荷兰、西班牙、乌克兰、埃及等新兴GW级市场不断涌现,形成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市场。

  光伏组件出口规模高增长,预计2019年海外光伏装机规模有望达85GW。中国组件产能占全球产能八成左右,组件出口数据可充分反映出海外市场增长活力。据Solarzoom统计,2019年1-11月中国光伏组件出口规模约61.9GW,同比增长48.9%,预计2019全年组件出口规模有望达65-70GW。同时考虑国内企业海外产能仍维持较高利用率,预计全年海外光伏总装机量约85GW,同比增速超40%。

  受欧盟取消光伏“双反”政策叠及可再生能源配比考核节点临近带动,欧洲光伏市场需求明显复苏,2019年对欧洲主要市场荷兰、西班牙、德国的组件出口大幅增长;同时越南、日本、美国等国由于光伏支持政策的推出或FIT退坡时点临近,市场维持高景气度。总体来看,组件出口市场集中度继续下降,形成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结合的多元化市场。

  单晶硅片渗透率加速提升。随着单晶电池组件性价比和海外市场接受度持续提升,单晶技术渗透率加速上升。据Solarzoom统计,2019年1-11月光伏组件出口金额中单晶占比已增至约60%,我们预计2020年将加速提升至90%左右,成为市场绝对主流。

  预计2019/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达113/145GW。随着光伏发电性价比的持续提升,具备光伏平价竞争力的新兴市场持续涌现,遍地开花,且抵抗单一市场波动的成长韧性将进一步增强。我们预计2019年全球装机GW级光伏市场国家有望达20个,2019/2020年全球新增装机有望达113/145GW左右。

  全球市场竞争力强劲,从容完成单晶技术转型

  组件技术领先,品牌认可度高

  电池组件制造技术和产品效率行业领先。公司先后推出Eagle、Cheetah、Swan、Tiger等系列组件产品,共6次打破电池片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于2019年3月刷新N型电池片转换效率纪录至24.58%。与部分厂商追求超规格大尺寸组件相比,公司更加注重对组件能量密度和效率提升,加速高性能产品升级迭代。公司于2019年10月推出新型9BB双面半片无缝叠焊的Tiger组件,在不明显更改尺寸和重量的情况下,在传统72片组件板型面积内可封装78片电池片,不仅将P型单晶组件转换效率提升至20.78%,最高功率提升至460W,而且从初始系统投资、电站发电量和运维等多方面实现LCOE的下降。公司目前已有Tiger组件在手订单超300MW,规划于1Q2020投入量产,2020年底Tiger组件产或能将达9-10GW,有望成为分布式光伏等项目首选,引领光伏4.0时代。

  品牌认可度高,可融资性卓越。公司自2012年起连续8年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评为最具可融资性光伏组件品牌之一,且于2019年11月再次荣获PV-Tech可融资性评级AA级,是唯一一家连续13个季度被评为AA级的光伏组件厂商。此外,公司2019年连续第五次被DNV-GL评为可靠性记分卡年度“最佳表现者”,并荣获第五届TUV莱茵“质胜中国”单晶组发电量仿真优胜奖,位列单晶组第一。

  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全球市场均衡布局

  组件市占率连续三年居首,有望稳步提升。随着公司组件产能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仍长期维持高位,同时与组件OEM厂商合作,组件出货规模稳步提升。公司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三年排名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2018年全球市场份额约12.8%,受益公司自身产能扩张以及组件市场向龙头厂商集中,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

  2019/2020年组件出货量有望保持快速增长。公司自2011年以来组件累计出货量达52GW ,其中1-3Q19出货量达9.75GW,同比增长25.6%,预计2019年全年出货量将达14-14.2GW。公司2020年组件目标出货量18-20GW,且已锁定40%-50%的优质订单,有望继续保持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名。

  海外销售规模放量,享受品牌溢价。公司凭借行业健全的全球营销分支、可靠的组件质量和可融资性保障以及规模优势,并受益于光伏持续降本增效刺激海外需求放量,近年来组件出口规模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据Solarzoom统计,2019年1-11月公司组件出口规模达8.1GW,同比增长38.8%,占国内总出口份额基本保持在10%-15%之间。公司出口金额份额长期略高于出口规模份额,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产品销往欧美等价格友好市场比例较高,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产品享有一定的品牌溢价。

  组件业务全球化将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改善销售回款。公司深度拓展100余个国家的3000多位客户,2018年海外销售占比已达73.6%,并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持续强化全球各大市场均衡布局,客户市场集中度有所下降,可有效降低由于单一市场和客户变动造成的业务风险。另外,海外业务多为90天内全额回款,而国内客户一般为180天内回款90%-95%,公司提升海外销售占比,有助于改善整体现金回款。

  优化产能结构,从容完成单晶技术转型

  从容完成多晶向高效单晶技术转型。2017年前,公司光伏产能以多晶技术路线为主,面对单晶技术渗透率快速提升和相关新兴厂商对市场份额的冲击,2017年以来公司加强单晶生产技术储备,积极向单晶技术转型,并于2019年基本度过资本支出高峰(主要用于单晶产能投建),成为鲜有的从容实现单晶转型的光伏企业之一。

  1. 硅片:公司硅片产能已由2016年底的5GW(多晶4GW、单晶1GW)提升至3Q19的14.5GW(多晶3.5GW、单晶11GW),成为全球第三大单晶硅片生产商,市场份额超10%,其中单晶硅片将主要用于自给,多晶硅片则转为外销。同时,公司计划通过新建产能和现有产能产出提升方式,将硅片产能于2Q2020进一步扩充至20GW(多晶2GW、单晶18GW),其中单晶硅片产能占比将达90%,于2020年有望完全实现PERC电池片产能的单晶硅片自给,提升成本内部化控制能力

  2. 电池片:公司电池片产能由2017年底的5GW(PERC 2.5GW、非PERC 2.5GW)提升至3Q19的9.2GW,且已全部转为单晶PERC产能,2019年底将进一步扩充至10.6GW。

  3. 组件:公司单晶组件出货占比由2016年仅1%,预计2019年将大幅提升至约74%,且2020年18-20GW总出货量指引中将基本转为单晶组件,单晶组件占比提升进度明显反超行业渗透率增长速度。

  产能成本及结构持续优化,旧产能拖累较小。得益于设备国产化及产线效率大幅提升,2015年来组件行业制造成本迎来加速下降,新产能制造成本较旧产能相比具备明显优势。根据公司规划,预计至2019年底其组件产能中,2016/2017/2018年以来新建产能占比73%/59%/50%,新产能占比在主流组件厂商中排名靠前,尤其近两年迎来低成本新产能集中投放期,同时不断推进已有产线技改优化,整体制造成本受老旧产能拖累较小,组件成本竞争力和盈利水平行业居前。

  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望回稳至18%-20%。随着公司一体化产能转向单晶技术,并实现单晶硅片完全自给,业务盈利能力迎来稳步提升。目前公司一体化单晶PERC组件生产成本已降至0.2美元/W以下,预计组件现价对应平均毛利率在20%以上;同时根据公司产能及出货规划,仍有约45%的PERC电池片依靠OEM代工,按该部分产能约18%的毛利率测算,预计公司综合毛利率将达18%-20%。尽管2020年单晶硅片或由于供给过剩面临价格压力,但预计随着硅片产能爬坡和工艺优化,并凭借一体化产能整体管控优势,组件非硅成本仍有望保持约15%的降幅,毛利率或将维持稳定。

  财务分析:盈利能力触底回升,现金流及负债结构有待优化

  盈利能力触底回升,单晶一体化技术优势逐步显现。2015-2017年,由于硅料成本上行及组件价格下降,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同时公司基于拓展市场份额考虑,期间扩大OEM比例或部分订单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因此毛利率一度降至主流组件厂商较低水平,2017年毛利率/净利率/ROE下探至11.3%/0.5%/2.2%。2018年以来,随着公司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原材料价格下降,且公司加速推进产能结构优化和高效单晶技术转型,盈利能力迎来显著修复,1-3Q19公司毛利率/净利率/ROE增至18.3%/4.9%/6.3%,2019/2020年毛利率有望升至18.7%/20%左右。

  现金流早期波动较大,有望逐步回稳。2016年公司加速扩张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以及处置江西晶科工程确认投资损失等,拖累经营净现金流转负。同时,2016年起公司推动新产能集中投建,当年整体产能增长约60%,资本支出规模提升导致自由现金流进一步降至低位。随着公司持续拓展海外组件销售业务,并凭借海外组件客户更优厚的预付款和回款条件,公司于4Q17起经营净现金流开始回升,并于2018年实现回正,预计公司现金回款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此外,公司2019年后基本度过资本开支高峰,自由现金流亦有望好转。

  营运能力有待提升。公司2018年总资产周转率为0.78,近年来资产利用效率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强化组件企业高营运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公司2018年营业周期为187天,其中存货周转天数84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03天,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和资金周转速度处于龙头公司中游水平,有待进一步优化。

  负债率高企,债务结构亟待优化。公司近年来短期偿债能力有所下滑,短期负债明显增加,截至3Q19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0.95和0.75,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截至3Q19,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5.1%,处于行业高位,债务负担较重;公司目前已签订墨西哥两个共155MW光伏电站出售合同,有望回笼资金并降低负债1.33亿美元,逐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

  风险因素

  光伏需求不及预期;

  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等。

  盈利预测

  关键假设

  1.假设公司随着产能结构优化和单晶技术提升转型,整体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预计2019-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18.7%、18.5%、17.8%。

  2. 假设单晶硅片将实现内部全部自给,多晶硅片转为外销,预计公司2019-2021年硅片外销规模分别为3、2、1GW,硅片销售均价分别为0.4、0.38、0.36元/W。

  3.假设公司电池片销售业务基本保持稳定,预计2019-2021年硅片外销规模约0.5、0.5、0.5GW,对应均价分别为0.75、0.7、0.65元/W。

  4.假设公司组件销量随产能扩张保持快速增长,价格随产业链降本保持稳步下滑,预计2019-2021年销量分别为14、19、23GW,销售均价分别为1.87、1.7、1.62元/W。

  盈利预测

  基于我们对公司未来三年经营情况的假设,预计公司2019-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9/334/3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9/10.4/9.6亿元,每ADS收益为17.9/23.5/21.7元(约合2.54/3.32/3.07美元),对应PE为8.9/6.8/7.4倍。

声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本链接.

客服热线: 4008 900 668

电话:+86-10-82070680 传真:+86-10-82070690 Email:service@windosi.com

特别顾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所有本网站内容的知识产权归硅业在线赢硅网所有,任何信息的转载请注明源自硅业在线。

QQ群联盟:硅业在线光伏交流群 203644686 高纯石英砂群 103903409 金属硅 217372614 硅合金群 40617384 微硅粉,硅微粉,硅粉群 2388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