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帮助中心|联系我们要闻|资讯|服务
我要采购我要销售项目合作我的商务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要闻>业内访谈
赢在硅业,网在天下!
业内访谈

薛黎明:中国光伏产业国内需求正处历史最好时期

2015年7月1日15:01浏览次数:1095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硅业在线赢硅网71日讯 中国光伏产业国内需求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中海阳集团董事长薛黎明就当前光伏产业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欧盟光伏“双反”来势汹汹,业内光伏设备企业风声鹤唳;曾经的光伏巨头无锡尚德轰然破产,一些人惊呼光伏寒冬再次来临。

  当前的光伏行业,最热门的事情莫过于这两件。行业内的人在思考,行业外的人在关注。许多人惊呼:“我国光伏行业到底怎么了?”

  

  作为光伏行业的业界领袖之一,中海阳能源集团董事长薛黎明就当前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和热点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直言,目前出现问题的只是光伏产业的一个环节——设备制造领域产能严重过剩、又面临出口受阻,而我国光伏产业国内需求整体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

  要认清欧盟光伏“双反”的本源

  记者:因为欧盟要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惩罚性关税问题进行投票表决,这几天光伏“双反”又成为行业内外广泛关注的话题,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为什么欧盟会从前几年热烈欢迎中国的光伏产品,发展到今天这一地步?

  薛黎明:认识问题,一定要看清楚它的本源。如果不抓住问题的本质,而执着于表面现象,就会迷失方向。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的本源是什么?至少有两点原因,第一,前些年欧盟整体经济形势不错,出于节能减排等方面考虑,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光伏设备的需求量非常大,这给了中国光伏设备企业广阔的市场空间,直接带动了国内一大批企业成长起来,但这几年欧盟经济形势急速衰退,无力支撑一个庞大而“昂贵”的光伏产业发展,发展速度减慢,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增长大大减弱,这是欧盟光伏产业发展的大形势;

  第二,在前几年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刺激下,从2008年开始,欧盟区域内也催生了一批本地光伏设备企业,并进行了产能扩张,在之前光伏产业大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这些企业的产能也许不能满足欧盟区域内的需求,需要进口中国的产品来填补,但到了光伏产业发展缓慢期,本地企业就基本能够满足欧盟区域内的需求,到2012年,欧洲许多国家产能相对饱和,实现了产需平衡,这时自然就失去了进口中国设备的动力。

  但中国的光伏产品相比欧盟企业生产的更便宜,本地又有这么多的产能,怎么办?从保护本区域光伏设备企业出发,欧盟自然就会想到要实施贸易保护,限制中国光伏设备的进入。这就是欧盟光伏“双反”的本质所在,也清楚地问答了为什么欧盟会从前几年热烈欢迎中国的光伏产品,发展到今天拒绝中国光伏产品的局面。

  国内光伏市场完全打开

  记者:与欧盟光伏“双反”有一定关联度的是尚德的破产,许多人因此唱衰中国的光伏产业,认为出现大问题了,对此您怎么看?

  薛黎明:施正荣博士把尚德带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自己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应该说,他为中国的光伏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尚德之所以走到了今天,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因此唱衰中国的光伏产业,显然是有失偏颇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受“双反”影响的这些企业,包括英利、天合光能,以及破产的尚德,只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环节,即设备制造环节,不代表整个中国光伏产业。那么整个中国光伏产业是什么样的?应该说,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在包括金太阳工程以及国家其他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从2011年开始,光伏装机规模每年几乎是以100%的速度在增长,仅2012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就达到约400万千瓦,占世界光伏总装机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今年的发展速度依然非常喜人,可以说,国内的光伏市场完全打开了,我国的光伏产业国内需求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优胜劣汰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记者:国内光伏市场虽然已经完全打开,是不是还不足以消化当前的光伏设备产能?或者说当前的光伏设备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了?

  薛黎明:是的,在前几年出口市场的刺激下,大量与光伏不相干的企业一拥而上,纷纷进入这个行业,一些原有的企业则不断扩大产能,致使现在的光伏设备产能严重过剩。到去年,我国的多晶硅片产能已经接近50吉瓦,也就是5000万千瓦,而去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不过4个吉瓦,如果仅仅按照国内的需求来算,就有80%以上的产能过剩,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在这个时候,出现优胜劣汰也就不足为怪了。

  产业整合是好事,适者生存,强者发展,只有经过大浪淘沙,最有创新力、竞争力的企业才会凸显出来,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整个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

本网(站)及其相关载体所载(述)资讯、信息、数据、观点,特别是涉及到的有关分析、评判内容等,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个人观点或意见,且受时效性和区域性等诸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与硅业在线赢硅网的立场和观点无关。本网(站)因能力所限对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未做证实,所载内容不应成为任何交易和评判的依据和条件,请读者自行决定并参考使用,对由此产生的任何权益和相关责任,全部由读者自行承担。

  

联系我们:

编辑:池生婷 电话:010-82070650-382 传真:010-82070690 邮箱chist@windosi.com   

责任编辑:王朝荣 电话:010-82070650-363 传真:010-82070690 邮箱:wangcr@windosi.com 

建议与投诉:gm@windosi.com  或 gm@sinosi.org 

欢迎并恭候您的垂询!

今日聚焦
更多>>
意见征集
请您发表对本站的意见!

客服电话:4008 900 668